最新信息

爱是不能忘记的——追记优秀共产党员韩慧瑛的壮美人生

发布时间: 2013-09-23 浏览次数:【关闭页面】

青海新闻网讯

2010年初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扎西科草原尚不见一丝绿意。原本身体不适的玉树州医院院长韩慧瑛专程来到西宁,打算到青海省人民医院复查一下自己的病情。没料到刚进家门,丈夫索南才仁突然告诉她,父亲韩玉德住进了医院准备手术。“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不事先告诉我一声呢?”韩慧瑛来不及数落丈夫,便匆匆忙忙直奔青海省人民医院。

躺在病床上的父亲韩玉德一见女儿风尘仆仆地赶来,甚是吃惊。老人便责怪起女婿索南才仁:“你看你看,叫你不要说,你偏不听话,还是让她知道了。”韩慧瑛听到父亲充满爱意的话语禁不住潸然泪下,便温情地拉着父亲粗糙的大手说:“阿爸,你就不要责怪索南才仁了。你做手术,我怎么能不来呢,你是不是想把女儿急死啊!”说完这番话,韩慧瑛打来一盆热水,细心地给慈爱的父亲洗起脚来。

这是一个和谐的家庭。相互关爱、体谅成了一种门风。每每想起这一点,韩慧瑛顿感家的温暖,她太爱自己的家人了。不管是婆家的、还是娘家的亲人,他们知道韩慧瑛是州医院的院长,工作繁忙,所以双方家里都不肯把一般的琐碎之事告诉韩慧瑛。可家里所有的事都很难逃过韩慧瑛的眼睛。韩慧瑛细腻的情感和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也让每一位亲人由感动上升到敬重。是啊,家里有一个像韩慧瑛这样能干利索的顶梁柱,可谓是家庭的幸运。只要她一来,所有的烦恼就会立刻烟消云散。

韩慧瑛是一个孝顺的女儿,成家后,一直跟父母亲过。结婚后的二十多年里,她用火热的爱,精心地呵护着这个亲情家园。每次只要走进家里,她总要为父母洗脚做饭。有时,母亲总劝她:“你都当院长了,还给我们洗脚,叫人看见了是很不体面的。”而这时,韩慧瑛总是俏皮地对母亲说:“即便当再大的官,我永远也是你们的女儿呀!”对于女儿的一片苦心,母亲才仁永措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韩慧瑛是个感情特别细腻的人,在这个家里,只要她一进来,就知道父母的情感需求和物质需要。比如母亲的内衣是否该换了,父亲的脚指甲是否该剪了,厨房里的洗洁精是否用完了,等等,她都一清二楚,所以她每次出差回来,总会给父母一个惊喜。在平常的日子里,韩慧瑛一旦发现父母有个头痛脑热,她就亲自诊疗护理,格外体贴,还不厌其烦地给老人们讲解养生保健常识。在韩慧瑛看来,孝心就是父母健康长寿最好的灵丹妙药。

韩慧瑛的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仿佛她的精神世界里永远没有烦恼和痛苦这两个名词,给家人报喜不报忧成了她多年的习惯。

一连几天,韩慧瑛为父亲手术的事在医院忙前忙后,这让丈夫索南才仁心疼不已。他怕妻子累坏了身体,多次劝她注意身体,结果遭到了妻子的斥责:“都到什么时候了,还有这么多废话,你烦人不烦人!”索南才仁拗不过妻子,也就只好随她了。

父亲韩玉德的手术非常成功,这让韩慧瑛长长松了一口气。每天,她为父亲喂水端尿、熬粥洗脚、悉心照料,可谓是无微不至。韩玉德也为自己养育出了如此知书达理、心地善良的优秀女儿而心生欢喜。但他却不知道,此时爱女韩慧瑛正在忍受着病痛的煎熬。这也不怪老人,因为出现在他面前的韩慧瑛始终是那样自信、快乐和坚强。

就在这时,韩慧瑛向父母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她说,此次下西宁,还有几件要紧的公事要去办理。父母赶紧催促她说:“快去忙你的正事,公家的事不敢耽搁。”善良的父母哪里知道,前脚离开病房的女儿,后脚就走进了省医院的门诊治疗室开始输液。索南才仁有几次前来探望时,韩慧瑛假装生气地告诉他:“你若真关心我的话,就乖乖地守在老人身边。你这样动不动过来,会让父母心生猜忌的。要是他们看出了破绽,我一定不会原谅你的。”这也是韩慧瑛让索南才仁一直坚守的一个秘密。她也知道,如果她的病情让父母发觉了,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还会给老人们徒增无谓的惆怅与负担。让家人为自己牵肠挂肚,那是韩慧瑛最不情愿看到的事。

才输了两天液,丈夫索南才仁又来告诉她,岳母的胆结石症又发作了。韩慧瑛顾不上自己的病情,再次回到父母亲身边。看到母亲痛苦难忍的表情,泪水从她脸上刷刷落下。父母就是她心中的泰山呀!韩慧瑛岂敢怠慢,一面联系省医院的大夫,一面又给母亲捶背安抚。还没有把母亲看病的事安排妥当,一声“惊天霹雳”险些把韩慧瑛击倒。听到玉树发生特大地震,结古镇化为一片废墟的消息后,在病房的韩慧瑛一家人顿时陷入痛苦之中。母亲老泪纵横地说道:“老天爷啊,你怎么偏偏把这么大的灾难给了玉树!你怎么不可怜那些善良的人们……”正当韩慧瑛无所适从的时候,父亲韩玉德拍着她的肩膀说:“巴桑卓玛(韩慧瑛的小名),天快塌了,你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回玉树吧!”韩慧瑛这才反应过来,先给司机扎西打了电话,让他速买三张飞机票,然后又紧急通知正在西宁出差的副院长牛旭原,一起到省医院集合赶赴玉树。

在西宁的这十几个日日夜夜,晚上,韩慧瑛住在医院的折叠床上守护父母;白天,往返奔波于各个部门之间,为玉树州人民医院争取项目。

爱的召唤

这是2010年4月14日上午9点,司机扎西气喘吁吁地跑来说:“院长,飞机票买不上,怎么办?”“那就开车马上出发!”韩慧瑛来不及收拾行李,就踏上了直奔玉树的征程。

那天上午,韩慧瑛的心情极为烦躁。归心似箭的她上车后不停地打电话,但一个也打不通。她不停地叹气,又不停地拨着电话。她在反复地问同车的人,医院的职工到底怎么样了,有没有伤亡?结古镇的群众伤亡大不大?同行的副院长牛旭原因为无法回答她的问题,只好假装镇定地安慰道:“伤亡肯定会有的,但绝对不会像汶川地震那样残酷,毕竟玉树县的人口稀少。”

从西宁到玉树的国道比起往常明显有些拥堵,韩慧瑛恨不得自己插上一副翅膀立刻飞到玉树。于是,她时不时地督促司机扎西加快速度。车轮飞奔。当汽车越过日月山时,韩慧瑛终于拨通了副院长严进才的电话。当她得知州医院职工和财产伤亡不大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而当她得知玉树县群众遭受了空前的灾难后,愁云立刻锁住了她的眉头。

这一路,韩慧瑛一直在拨打电话,她多么渴望知道在玉树发生的一切。为此,她换了两块电池,直到后来把自己的卡装到了司机扎西和副院长牛旭原的手机里还不肯罢休。可是,那天玉树的电信和移动信号不畅通,真是急死人。韩慧瑛一路望眼欲穿地期盼着从玉树方向驶来的车辆。

当车到花石峡,副院长牛旭原和司机扎西急忙去置办一些方便食品,而身心疲惫的韩慧瑛这才想起了吃药。她下车后,试图通过当地人了解一下玉树的真实情况,可她的努力是徒劳的。这里的人信息更加闭塞。她有些沮丧地回到了车里。此时,当年汶川地震的电视画面在她脑海里旋转起来。

汽车飞速行进在去往玉树的路上。可能是车速过快的原因,韩慧瑛一路晕车,脸色苍白,时而还有恶心呕吐的迹象。扎西请示,是否停下来稍作休整,但韩慧瑛摆手示意:继续全速前进。

“扎西,快停车!”随着韩慧瑛的一阵疾呼,同行的副院长牛旭原抬眼一看,原来前方不远处驶来了一辆皮卡车。车窗口清晰地看到一个绷着白纱部的脑袋在晃动。出于职业的敏感,韩慧瑛一眼断定,车上运送的是灾区受伤的病人。

皮卡车上的人一见韩慧瑛,就像看到了救星,年轻的司机跪地请求相助。韩慧瑛连忙扶起,上前询问病人的伤情和家里的伤亡情况。车上的一位老太太看见有人过来,顿时大哭起来。韩慧瑛一面安抚老奶奶,一面细细查看车上两位老人的伤情,并急切地探问玉树的现状。一阵望闻问切之后,韩慧瑛发现那位藏族老大爷的胳膊已骨折,而藏族老奶奶的内脏则受到重创,若不及时治疗,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啊!这时,韩慧瑛灵机一动冲着司机大喊:“扎西,快把我们的车腾出来,让两位老人赶紧去西宁!”扎西愣住了,让几个老百姓坐着院长的车去西宁,这也太不现实了吧?而且让院长坐着他们的皮卡车回玉树也太不安全了。正当他迷惑不解地望着韩慧瑛的脸在发呆时,韩慧瑛便招呼副院长牛旭原过来抬病人上车。看到这种情形,扎西也不敢马虎,赶紧前来帮忙。皮卡车司机万万没想到,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还有这么一些热心肠的人,居然慷慨地把自己心爱的坐骑拿出来让给他们,他扑腾一声跪下,施以大礼以表谢意。韩慧瑛急眼了:“都到什么时候了,还不快走!”

扎西小心翼翼地开着那辆车况差强人意的皮卡车继续赶路。上车后的韩慧瑛默不做声,致使车内气氛显得有些凝重。直至到了新寨村时,尽管夜幕已经降临,但韩慧瑛还是摇下玻璃窗向四处张望。后来她拨通了一个电话,告诉扎西直奔州医院。

眼前的景象,让韩慧瑛他们惊呆了:州医院的走廊里摆放着数百具遇难者的遗体,整个大院里说话声、小孩的哭叫声交织在一起,嘈嘈杂杂。一些无家可归的群众三五成群而又杂乱无章地席地而坐,昏暗的灯光掩盖了人们脸上的悲哀。“韩院长来了!韩院长来了!”随着一阵喊叫声,已经奋战了一天的在场的医院职工一下子拥到韩慧瑛的周围,一些群众也跑了过来。此时的韩慧瑛不知道在这种场合应该说些什么话好,她用一种关爱的目光环视着每一个人。她这种充满深情而又满含敬意的目光,就是一种最亲切、最直接的问候。那些忙碌了一天的小护士们,一见“主心骨”到了,她们脆弱的心再也承载不了这场空前灾难的冲击。不知谁在这时带着哭腔突然大叫了一声:“韩院长!”这一下,悲情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汹涌而来。韩慧瑛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悲伤,一把抱住了一个小护士。于是,大家伙儿不约而同地抱头痛哭。在这个时候,一切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唯有纵横的泪水才能表达所有的情感。她们用这种形式倾吐心声,相互安慰着、鼓励着。院内的群众也跟着低泣起来。

州医院的抗震救灾点分布在州医院大楼、体育场和赛马场。当晚韩慧瑛就奔赴到赛马场,进入到了紧张的工作当中。一些员工纷纷劝韩慧瑛回家看看或者去休息一下。可韩慧瑛摇摇头说:“这么多的群众在这里等待治疗,我回家还能睡得着吗?”

在救护车里,韩慧瑛一夜无眠。她叫来几个人,了解地震发生后的一些详细情况。

当天地震发生后,副院长严进才在家里有幸躲过一劫,7点55分就到了州医院。当时住院大楼里一片混乱,一些病人家属都从楼道里逃命。严进才堵住值班大夫凯周,先问了医院的伤亡情况,然后组织现有员工把所有住院病人转移到门前空旷的树林里。害怕余震发生,严进才立即通知后勤值班人员拉闸停电,同时对整个大楼里的公共财产采取了保护措施,比如对财务室、药房等地进行了封存。之后,他又爬上医院大楼,一层一层检查是否还有滞留的住院病人。当严进才从楼道里走出来的时候,当地受伤的群众已经如潮涌般汇聚到州医院里。由于当时手机没有信号,严进才无法有效地调遣医务人员。不过,住在家属院的大夫、护士已经陆续赶到。急救工作刚刚拉开序幕,正在这时,不知道谁在院中大喊了一声:“乡亲们快跑啊,禅古电站垮坝了!”顿时,整个大院乱作一团。严进才立刻站在倒塌的围墙之上疾呼:“乡亲们,洪水下来也淹不了州医院这么高的地方,请大家保持冷静啊!”这一喊,总算稳住了四处乱窜的灾民。恰在这时,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传合、省人大副主任也来到现场,一看州医院根本无法容纳越来越多的病人,问严进才怎么办?严进才提出了在体育场、扎西科赛马场再安排两个紧急医疗点,这样就可以缓解州医院的压力。两位领导很赞同副院长严进才的建议,并要求州医院立即组织人员进行部署。严进才根据领导指示,立刻组成了抢险医疗组、护理组、运输组和转移遗体登记组,在三个医疗点同时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下午三点,玉树州医院急救伤员工作步入正轨之后,严进才分别到三个露天医疗点召开紧急会议,强调作为医务人员一定要在大灾面前做到忙而不乱,沉着应对,把救死扶伤放到第一位,并要求各科室主任想尽一切办法联系职工,要求他们必须迅速到岗,同时通知所有休假、探亲和在外地进修的人员,要在第一时间赶回医院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应该说,玉树州医院的抢险工作在紧张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听到这里,韩慧瑛再次拨通了副院长严进才的电话。但是,对方的声音已经嘶哑了。员工们补充说,那天严副院长的嘴上都结了几层厚厚的血痂。

一路的奔波与操劳,使韩慧瑛感觉到身心有些疲倦,但一看到职工们还在没日没夜地加班工作,她再也无法呆在救护车里歇息了。当晚10点多钟,韩慧瑛拿着一把手电筒,不顾疲劳地一顶帐篷挨着一顶帐篷查房,一一询问那些受伤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同时,还时不时地亲自为那些受伤的儿童换药。她的爱心温暖着扎西科草原。

往日空旷的赛马场已经扎了数百顶临时帐篷,聚集了数千人。这一圈走过来,韩慧瑛已经累得气喘吁吁。黑夜麻木地掩盖着人们心头的悲伤,韩慧瑛这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悄悄地钻进了冰凉的救护车里。

韩慧瑛本能地从一阵轰鸣的机动车声中一骨碌翻起身时,才知道眼前并没有发生让人心有余悸的地震,而是省卫生厅运送救援物资的大卡车到达了。她打开手机一看,原来时间已经到了凌晨两点多钟。韩慧瑛一下车,刺骨的寒风不禁使她打了几个寒战。她一面招呼员工为司机倒水备饭,一面跑过来搬运救灾物资。看着院长亲自动手了,睡在帐篷里的职工们也都拖着困倦的身体来了。一些人还在嘟囔,这些物品干么非要今天晚上卸呀?韩慧瑛气喘吁吁地来回搬运着东西并不断地给大家鼓劲,在这个特殊时期,时间就是生命!

救援物资到了,可它不能白白地躺在草地上睡觉呀?一看到露天满地蜷缩着的灾民,韩慧瑛心急火燎地又鼓动大家把帐篷赶紧搭起来。她甚至以哀求的语气对那些在寒夜中搬运物品的职工们说:“大家再坚持一会儿好吗?这些无家可归的人们多可怜啊!他们中很多人是在地震中捡回了一条命,有的还身患重病,如果受到风寒感染,说不定就又丢了性命。这样我们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4月的玉树之夜,寒气凝霜。然而,韩慧瑛充满爱意的话语,瞬间转化成一种高昂的斗志,几百顶帐篷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拔地而起。之后,韩慧瑛又带领大家把受伤病人一一转运到新扎的帐篷里面。谁都没有发觉,由于过度的疲劳,致使韩慧瑛再次回到救护车里就寝时差一点栽倒。

爱的奉献

4月15日清晨,韩慧瑛被透心的寒冷冻醒。直到此时,她才看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结古镇:曾经错落有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排排民房不见了,剩下的只是遍地狼藉的废墟。曾经耸立的高楼大厦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壮美,有的只是随处肆意伸出的残垣断壁。一个曾经炊烟袅袅、车水马龙的美丽城市,竟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超级垃圾场”。一想到还有多少无辜的生命,竟然不明不白地葬送于这场灾难之中。作为一个本土的玉树人,怎能不为自己家园的毁灭而伤心落泪呢?这就是我热恋的故乡吗?这就是生我养我的玉树吗?韩慧瑛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触目惊心的灾难,再次将她带到了一个痛苦的深渊。她在哭泣,她的心在流血。

东方发出鱼肚白,清冷的风肆无忌惮地吹打着扎西科草原上新扎的一顶顶帐篷。韩慧瑛不愿惊动那些熟睡在帐篷里的人们,便小心地推开救护车车门,在草地上轻轻地走动。这时,从不远处的帐篷里走出两个人来,他们小声地问她:“院长,今天早饭吃什么?”直到这时,韩慧瑛这才突然反应过来,抗震救灾的严峻形势要比她想象的更为复杂而艰巨。仅仅500多号人的吃饭问题,足以让她焦心忧虑。是啊,现在大伙儿是同吃同住了,柴米油盐问题怎么解决呢?于是,她走进帐篷问两个准备做饭的厨师,这里现成的食品有些什么?两人指着几袋方便面说:“除了这些再没有其他东西了。”“这怎么行呢?不吃饭大家怎么干活呀?”她着急地说。两个厨师无奈地望着韩慧瑛。韩慧瑛稍稍思忖了一会儿便说道:“不着急,我家的冰箱里,还有200多斤肉,还有一桶青油和两袋面,我让扎西这就去拿。今天的早饭你们一定要做好,这样,大家干起活来才有劲。”

不一会儿,司机扎西把韩慧瑛家中能拿的东西全拿来了。韩慧瑛开始犯愁了,眼前这些东西只能应急却无法保障今后的生活。她心里也很清楚,别的单位调拨下来的都是诸如食品类的救援物资,而州医院接到的大批物资都是药品,何况,抗震救灾也绝非是三五天的事,如果派人去采购,这在当时的玉树来说更不现实。根据医院单身职工居多的现状,韩慧瑛觉得设立临时简易大灶,是个最好的办法。这样不仅节省出许多时间,同时,大家互相也有个照应。所以,她动员职工们把家中现有的食品都集中到救灾医疗点上,号召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渡过难关。

这天下午,一位年轻的女护士突然晕倒在地。韩慧瑛心里猛地一惊,急忙跑过去询问情况。原来这位漂亮的女护士因为如厕不便,竟然连续两天不进水米而被饿晕过去。韩慧瑛太了解这些姐妹们的难处了,她心疼地拭去了姑娘眼角的泪水,并充满爱意地叮嘱道:“你要善待自己,再不能干这样的傻事了。一定要振作起来,你要是倒下了,谁来照顾这些受伤的灾民呀!”是啊,生活在灾区,人人都是灾民。包括韩慧瑛在内的女性医务工作者们,此时也学会了忍耐和坚强。

在救灾现场,韩慧瑛恨不得把自己当成几个人来用。她一会儿要安排工作,一会儿又要听取汇报。更重要的是,她身为一名医生,要担当起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在玉树州医院,韩慧瑛不仅是一名顶级的儿科专家,同时还是个全科大夫,她以技术精湛和仁爱慈善而声名远扬。二十多年的行医生涯,致使玉树扎西科草原上的牧民们都记住了这个有着菩萨般心肠的白衣天使。所以,在这场空前的大劫难中,所有的受伤者都几乎把希望的光芒聚焦在她的身上。只要她的步履所到之处,总有人远远起身恭迎,争着要让韩院长去看看他们的病人。牧民们的信赖和爱戴,使韩慧瑛不敢冷落一颗颗受伤的心,那怕再苦再累,她也要走进群众中间施医问诊,问寒问暖。即便是一个轻微的伤者,她都要细心地查看,耐心地开导。尤其是遇到一些重症儿童,不管是在州医院、赛马场,还是体育场,韩慧瑛一天内常打几个来回穿梭于三个诊疗点,她总是在患者最需要的时候,像及时雨一样出现,为其排忧解难,妙手回春。日复一日,手术、换药、听诊、讲解用药事项,韩慧瑛从早到晚一直是有求必应,马不停蹄。她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感化每一个人,使他们鼓起生命的勇气和战胜灾难的信心。

仅仅是震后三天,玉树州医院的全体员工共诊疗受伤病人3 400多人,转运病人400余人。透过这一组数字,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韩慧瑛他们的辛劳程度。

说实话,在那些天里,韩慧瑛从来没怕过苦、怕过累,而她怕的是自己虚弱的身体得不到休息而垮掉。救护车空间小、不透气,一到晚上她就发怵。打开车窗玻璃吧,冷得让人实在难忍,若是紧闭起来,心里则堵得发慌。在那些艰苦岁月里,韩慧瑛没睡过一次囫囵觉。

副院长严进才压根不知道韩慧瑛晚上失眠的事。有几次他看见韩慧瑛在大白天盖着个毛毯躺在收发室的一个破沙发上,还以为是老病复发,就多次劝她注意身体。可韩慧瑛只是说,有些累,躺一会儿就没事了。但时间一长,院里的几个副院长都发现韩慧瑛脸色有些难看,精神不佳,于是大家都劝她回家休息,甚至提出了到省医院住院治疗的建议。但在抗震救灾工作正奋力开展的关键时刻,韩慧瑛哪里会听得进去这些话呢?

躺在家里固然可以睡得好一些,但这是一场特殊的人民战争。将心就是军心,只要将在,军心就稳,否则军心将会大乱。韩慧瑛是打定主意要坚守在阵地上。她不希望在这个节骨眼上,医院的工作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出现一丝的失误,那样她将无颜面对玉树的父老乡亲。就这样,韩慧瑛在那个简陋的救护车里整整呆了60多天。

顾全大局,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的本色。韩慧瑛呆在玉树的一天,那就是讲政治、顾大局的一天。

有一天,玉树州医院大院里驶进来了三辆大卡车,让职工们感到意外的是,此次送来的救援物资不是药品,而是食品等生活用品,于是大家伙儿立刻欢呼雀跃起来。看到职工们高兴的劲儿,韩慧瑛开始左右为难起来。她很理解职工们的心情,这些天来,医院的所有职工为了大家而舍弃了小家,忍饥挨饿,夜以继日,忘我工作,无私奉献,表现出了一个医务工作者应有的境界和风格。她从心底里感激这些可爱的兄弟姐妹们。她也知道,医院的职工中有60%都是玉树当地的人,谁家后面都有几个穷亲戚,有的职工的亲人们还在这次“4·14”大地震中遇难了。如果把这些救援物资分发给职工,那他们也可以尽些家庭义务,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但是,转眼一想到那么多无家可归的人,还在为眼前的一日三餐而忧心忡忡时,她心里可真不是个滋味。尽管,这批救援物资是指名点姓送给州医院的,但目前真正需要得到救助的还不是州医院这些职工及其家属。再者,卸运三车救援物资,需要一定的人力和时间。身为医生应该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为病人解除痛苦之上,而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消耗在搬运给自己的物资上面。于是,她冲到正在卸运救援物资的人中间大声地说:“同志们,省上为我们医院送来了救援物资,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大家的关怀。我相信,既然送来了第一批物资,肯定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所以,请大家今天先卸下一车,另外两车就交给州政府,去接济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们……”韩慧瑛的话还没说完,人群中有人开始窃窃私语。有些人干脆放下手中的东西,僵立在地上,眨巴着眼睛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否是听错话了。“送到门口的炒面都不要,我们的领导是不是脑子有病啊?”“大家静一静,你们都是国家干部,送给我们的救援物资够用就行了,我们今天只卸一车货,为的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我知道大家这些天受了很多苦,也很委屈。不管怎么说,我们是有组织的。只要我们付出,组织上是绝对不会忘记我们这些功臣的。昨天,州上已经确定了新医院的选址,新建的医院大楼比省医院的条件还要好。只要我们同甘共苦,渡过难关,今后就会有好日子的。我们有没有觉悟,我们有没有奉献精神,这个时候群众的眼睛也在看着我们。”这就是领导艺术的魅力,韩慧瑛慷慨陈词,一席话说得职工们心悦诚服。

正在这时,韩慧瑛接到了丈夫索南才仁的电话。她知道这是亲人的问候、关怀和体贴。但在这个时候,韩慧瑛确实没有过多的时间和家人进行亲情交流。她只是简单地交代了几句:“告诉父母和女儿们,我在玉树很好,让他们不要担心。”随后,索南才仁问到了她的身体状况,并提出要到玉树来照顾她。韩慧瑛一听这话就急了:“你不要来了,我住在救护车里挺好的。你上来以后往哪里住?你这不是给我忙中添乱吗!”随后,她就挂了电话。韩慧瑛心里明白,伤筋动骨一百天。尽管一些重病伤者陆续转往省内外各大医院之后,玉树州医院的中心工作就转入常规治疗和护理当中。但这并没有减轻她肩上的担子。急救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又有几大重要任务摆在了韩慧瑛面前。最紧要的还不是如何妥善处理遇难者遗体的问题,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就是如何展开震后疫情的预防工作。好在,国内一些卫生医疗机构的众多专家此时已安营扎寨,从技术力量上讲,她是不发愁的。不过要形成一个科学、有效和可行的整体方案,她还要组织专家进行认真论证,这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疫情防治必须要做到有备无患,这可是关乎玉树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一件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于是,韩慧瑛协同疾控部门的业务骨干,用三天时间拿出了一个初步的预案,可她还是心里没底。之后,她去了体育场的诊疗点,挨个征求省内外专家的建议。毕竟这是第一次去制定如此宏大而严谨的方案,韩慧瑛生怕有个闪失,总是不厌其烦地问了再问,并进行详细的记录。韩慧瑛不耻下问、认真工作的态度被同行所称道,纷纷赞她是玉树人民的保护神。

痛并快乐着,是韩慧瑛在抗震救灾时期的真实写照。当设备一流、技艺精湛的济南军区方舱医院提出与玉树州医院协同开展工作时,一股暖流涌上她的心头。韩慧瑛充分感受到了友情的力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都是玉树人民的救命恩人。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驻扎在玉树的近百家医疗队,是抗震救灾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作为对口支援单位,韩慧瑛还要腾出很大的精力,去协调和帮助这些“集团军”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这就是韩慧瑛的性格,只要有益于玉树人民的事,她必定会尽心尽力,责无旁贷。

抗震救灾工作转入灾后重建阶段之时,韩慧瑛因为体力严重透支已经力不从心了,而超负荷的工作又使她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病痛。她一直为州医院重建项目而奔波,但虚弱的身体已向她提出了严重的“抗议”。她是医生,深知自己的身体。可责任感和使命促使她无法停止工作。2010年6月28日,一直坚持工作的韩慧瑛,终于在许多关心她的同事们的一再劝说下,才同意在玉树进行输液治疗。其实,在场的很多人都认为此病再也不敢耽搁了,必须马上转入省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倔强的韩慧瑛始终不肯点头。

2010年7月3日,边治疗边工作的韩慧瑛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雄心勃勃地指挥她的抗震救灾大军了。她实在扛不住了,她疲惫的心也想休息了。望着满目疮痍的苍凉玉树,望着那些与她朝夕相处的同事,韩慧瑛竟伤心地痛哭了许久。一些曾经得到韩慧瑛救治或救助过的群众也来到医院为她送行,几个老阿妈眼含热泪手摇转经筒为韩慧瑛诵经祈福。“你到西宁后要安心治病。医院的事还有我们几个呢,你不必太牵挂了。”韩慧瑛虽然嘴上答应着副院长严进才、牛旭原、达松等人,但她又千叮咛万嘱咐地交代安排医院今后的工作。最后,她恋恋不舍地离开玉树。

索南才仁万万没有料到韩慧瑛的病情会糟糕到这种程度。当他见到从玉树转院到青海省人民医院之后的韩慧瑛时,她正处在极度的昏迷之中。手握着医院刚刚下达的病危通知书,索南才仁顿时泪流满面。他没想到,仅仅60多天的时间,病魔已经把他心爱的妻子摧残成这个样子:过敏性紫癜、高血压、心脏病、黄疸性肝炎和腹水的形成等等。他不敢想象妻子韩慧瑛是如何在高寒缺氧、遍地废墟的恶劣环境中挣扎过来的。“你也太粗心大意了,怎么拖到这个时候才把病人送来!”主治大夫的质问像皮鞭一样抽打在索南才仁的心上。

也不知道昏迷了几天几夜,当韩慧瑛终于睁开眼睛时,却发现丈夫索南才仁熟睡在椅子上,这让她顿生怜悯之情。她很感激这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因为这个家有了他的支撑,才使韩慧瑛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工作上。如果把自己比作一朵牡丹的话,那么,眼前的这个男人就是满枝的绿叶。有一件事,让韩慧瑛愧疚了许多年,她一直想给丈夫说,但她始终没有勇气说出来。那是1996年的一个冬天,时任玉树州医院小儿科主任的韩慧瑛刚刚睡下,突然接到了值班大夫的求救电话。说有个新生儿出现意外情况,可能有生命危险……韩慧瑛骑着摩托车赶到医院时,几个值班大夫正在一筹莫展地守候在奄奄一息的婴儿旁边,躺在床上的产妇在一个劲地哀求着:“好心的大夫啊,你们快救救我的孩子吧!”急救工作紧张进行。那一夜,韩慧瑛她们未合一眼。等到天亮时,新生儿终于转危为安,产妇感激涕零地盛赞韩慧瑛是观音菩萨下凡。看到婴儿安然无恙,韩慧瑛这才放心地离开了医院。就在她骑着摩托车回家的路上,突然感到浑身发冷,肚子疼痛。韩慧瑛以为自己可能是感冒了,也没在意。可到了第二天晚上,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韩慧瑛流产了。为了抢救别人的新生儿,她竟然失去了自己怀胎数月的男孩!并非是韩慧瑛重男轻女,作为一个女人,已经有了一个女孩的她,多么渴望自己能给心爱的索南才仁再生一个儿子,那将是对丈夫付出的最大补偿。

可现在儿子已经夭折了,她再也没有勇气向索南才仁说起这件事了。再后来,当第二个女儿降生时,韩慧瑛曾试探过索南才仁:“我给你没生个男孩,你不会怨恨我吧?”憨厚的丈夫则高兴地说:“你给我赐予了两个像你一样可爱的天使,我爱都爱不过来,怎么能说不高兴呢?”索南才仁的宽广胸怀,多少也减轻了韩慧瑛的负疚感。

“啊呀,巴桑卓玛,你吓死我了。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索南才仁热情的话语一下把韩慧瑛从往事中拉回到现实之中。她深情地拉着丈夫的手说:“索南,这一辈子我欠你的太多了。等到玉树重建的任务完成后,我马上就办理病退手续。我要做个贤妻良母,好好地伺候你,帮你教育好两个女儿,再也不离开你们了……”“这样就好。我真担心你再这样不要命地干下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下去。”“不许你说这种不吉利的话,我的病我知道,疗养一段时间就会好的。”知心的话语真是说不尽道不完,两双手就这样在病床上紧握了许久,许久。对于韩慧瑛来说,亲情和爱情是她精神的支撑,而玉树是她生命的全部,她的情、她的爱、她的青春、她的理想,一切都根植在玉树这片土地上。就在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岁月里,韩慧瑛的手机24小时保持着畅通,自始至终关注着玉树的一切。2010年7月20日,玉树州医院财务科科长李勇突然接到了韩慧瑛的电话:澳大利亚华人慈善协会一行4人不久要来玉树为灾区的少年儿童、养老院及寺僧免费体检,并赠送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希望他做好衔接工作。那时的李勇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他就不解地反问韩院长:“这些慈善机构又不是医院的对口单位,他们来玉树还需要我们接待陪同吗?”“小李,你咋这么糊涂?这些人尽管与我们医院没关系,但与玉树人民有关系啊!”听完院长语重心长的话语,李勇甚感羞愧。后来,李勇按照韩慧瑛院长的吩咐,先后两次陪同澳大利亚华人去了巴塘小学、新寨敬老院和当卡尼姑寺。但是,后来的事,韩慧瑛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一连几天,韩慧瑛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种种迹象表明,她的病情并不像她说得那样简单。8月13日,从昏迷中醒来的韩慧瑛,委托丈夫索南才仁给舟曲泥石流灾区捐赠1 000元现金。就在这个间隙当中,心情沉重而不知所措的索南才仁找到了韩慧瑛的舅舅昂嘎。主要商量两个问题,一个是韩慧瑛的病情要不要告诉给他的父母,另外,下一步治疗该怎么办?父亲83岁,母亲77岁,对于这样一对高龄老人来说,该不该告诉他们韩慧瑛现在的病情,昂嘎和索南才仁一时也是踌躇不决。

韩慧瑛的舅舅昂嘎,原是玉树州委宣传部部长,现为州政协副主席。他12岁时父母双亡,从小由韩慧瑛的爸爸妈妈,也就是他的姐夫和姐姐抚养成人。因此,与韩慧瑛及其父母有着极为深厚的亲情关系。韩慧瑛在抗震救灾期间,他曾三次看望过韩慧瑛。第一次见她是在玉树赛马场的救护车里,那时韩慧瑛正处在紧张的工作当中,两人只是匆匆寒暄了几句。第二次是在州医院的门卫值班室里,昂嘎见外甥女挂着点滴,就劝她注意劳逸结合。昂嘎知道韩慧瑛是个工作狂,所以在6月下旬,再次到韩慧瑛家中探望。此时,她的外甥女脸色不太好了。昂嘎立即劝她到省医院复查,但韩慧瑛笑着对舅舅说,可能是劳累的缘故,不碍事。

因此,当索南才仁找到他时,昂嘎已经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于是,急急忙忙先去了省藏医院求教于一个藏族名医。那人说,这种病恐怕难以医治。现在有一种猛药,一粒是一万多元可以试一试,吃了有好转的可能,否则就毫无办法了。昂嘎拿不定主意,只好去找韩慧瑛。这时的韩慧瑛已经转院到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化疗。看到舅舅来了,韩慧瑛依旧若无其事地打趣道:“看你这个紧张的表情,是不是陈大夫又把你们给吓唬了一通啊?”昂嘎郑重其事地告诉韩慧瑛,看病的事再不敢大意了。并就是否使用藏药的事情与她进行沟通。韩慧瑛说,这种病是要不了命的,她不希望冒险。不过,她也同意了转院治疗的方案。这期间,韩慧瑛害怕同事和病人来探视,一直封锁了自己转院治疗的消息。

副院长严进才是为玉树州医院重建的整体规划而专程到兰州的。2010年8月16日,他从西北市政设计研究院忙完正事后,打算到兰州军区总医院去看望韩慧瑛院长。自从玉树一别后,玉树州医院的所有职工都一直牵挂着韩慧瑛的病情。严进才想把职工们的关怀、问候和思念当面转达给他们爱戴和敬重的韩慧瑛院长。于是,他兴冲冲地拨打电话,没想到韩慧瑛在电话中婉拒了他前来探视的请求。“你太忙了,先不要来看我。看我是小事,你要把医院重建的工作放在心上,一定要把好图纸设计关,掌握好医院大楼的布局结构。我过两天就去北京治疗,回到西宁后,咱们再好好聊天……”近在咫尺却未曾谋面,严进才带着遗憾当夜返回了西宁。

2010年8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韩慧瑛接到参会领奖的邀请后兴奋不已,她为玉树州医院得到如此之高的荣誉而倍感自豪。韩慧瑛从心底里是非常想去参加这个盛会,可是正在化疗之中的她已是寸步难行了,她已无法在鲜花和掌声中走上领奖台了。

一直蒙在鼓里的韩玉德和才仁永措却不知道女儿此时已经转入北京地坛医院。当弟弟昂嘎把实情相告于他们之时,老两口顿时瘫倒在沙发上大哭起来。昂嘎怕年事已高的姐姐、姐夫悲痛伤神,一面劝慰安抚,一面开导他们做好最坏的思想准备。此后,两位老人以泪洗面,日夜燃起酥油灯,为女儿巴桑卓玛诵经祈祷。

在北京,呼吸困难的韩慧瑛泪流涟涟地拉着丈夫索南才仁的手说:“索南,我真是对不住你了。我怕是已经不行了。欠你的情,我只好来世偿还了。希望你能代我把父母养老送终,希望你把两个女儿的婚事体体面面地办好,这是我最后的请求啊……”

索南才仁这位刚强的康巴汉子,此刻再也无法克制住一腔的悲情,他深情地抱着自己热恋的妻子,泪如泉涌中一一点头应承。

韩慧瑛和索南才仁的结合是一段奇缘。二十几年前,如花似玉的大学生韩慧瑛刚刚在玉树参加工作后,就与当时还没有工作的社会青年索南才仁相爱了。这在世俗的眼里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这两个情投意合的年轻爱侣,不顾众亲友的反对和社会的压力,偷偷相约在花前月下,山盟海誓,相亲相爱,最终成为生命伴侣。成家后,二人相敬如宾,妇唱夫随,几十年忠贞不渝,情深似海。在韩慧瑛的“调教”下,索南才仁不负众望,终于走出大山,成为一名纵横四海的青年企业家。而韩慧瑛在丈夫索南才仁的大力支持下,家庭和睦,事业兴旺,成果显著。一些曾经反对过他们的亲友,如今见了这对人人羡慕的黄金夫妻,都在暗自责怪自己当年是那样的目光短浅。

一直垂立在旁边的巴德文毛,被这眼前绝世的生死恋情震撼了,她飞扑过去,一把抱住韩慧瑛就失声痛哭起来。“阿姨卓玛,你不要再说了。你不会有事的,像你这样的好人,菩萨一定会保佑的。”

对于巴德文毛而言,韩慧瑛就是她恩重如山的再生父母。十几年前,韩慧瑛到玉树通天河畔的一个家徒四壁的贫困人家出诊时,就一眼看上了这个聪慧懂事的巴德文毛。那时,韩慧瑛的大女儿还不到一岁。出于爱怜,韩慧瑛向其父母提出了要接巴德文毛到州上去照顾自己孩子的建议。两位衣食没有着落的牧民夫妻,看到眼前这位慈眉善目的曼巴接女儿去城里,而且还要发一份工资,竟高兴得合不上嘴来。连声说:“这是老天的造化啊。”

韩慧瑛像是收养了一个干女儿一样高兴。她对巴德文毛自小严加管束,细心调教。甚至手把手教她读书识字、洗衣做饭。生活在这样一个温馨的家庭里面,巴德文毛如鱼得水,快乐成长。不到几年,操持家务井井有条,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欢喜主儿。后来韩慧瑛的两个女儿相继上了大学,但巴德文毛依旧舍不得离开这个她长久依恋的家,于是便要求到西宁去照顾韩慧瑛的父母亲。韩慧瑛同意了她的要求,并和索南才仁商定,等到姑娘成亲时,要以娘家人的身份,风风光光地让巴德文毛出嫁。

“巴德文毛,感谢你为我们家所做的一切,感谢你对我这些天的精心照料。遗憾的是,今后我不能亲自安排你出嫁成亲啊。”韩慧瑛说完这话时,巴德文毛早已泣不成声,变成一个泪人了。

2010年8月23日凌晨5时,在玉树抗震救灾当中积劳成疾的韩慧瑛走完了她48个春秋的生命历程。当女婿索南才仁把韩慧瑛的骨灰抱进家里时,83岁的韩玉德经不住这沉重的打击,当场晕倒在地上。77岁的才仁永措撕心裂肺地放声大哭:“老天呀,你把我的心拔走了啊。该走的是我们啊,你怎么这么不长眼把我的宝贝女儿给收走了……”

韩慧瑛逝世的消息传到玉树州医院之后,全院职工悲痛万分。他们不相信那个永远面带笑容的、和蔼可亲的韩院长,竟抛下他们径自去了天国。一些深得韩慧瑛关照过的老病号们,一连几日簇拥在州医院的大院里,虔诚诵经,深情怀念他们共同的救命恩人。一些藏族老阿妈低泣着长叹:“老天啊,你为啥没有留住这样一个好人呐?以后我们的孩子病了再到哪里去看病呀……”

玉树州医院没有按照惯例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这是因为韩慧瑛的亲属再三要求不给组织添麻烦了。

一个爱心天使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却把无尽的哀思留在了三江源头、通天河畔和扎西科草原上。这是记者在2012年底到玉树州医院采访时拿到的一份档案材料:

韩慧瑛,女,藏族,青海玉树人,生于1962年11月,1979年9月参加工作,199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玉树州卫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玉树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主任医师。是中共青海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玉树州政协第十一届委员、第十二届常委,玉树县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韩慧瑛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忠实履行“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作为一名医生,她对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30多年来,她心系群众,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将全部心血倾注到医学事业中。韩慧瑛治病救人,医德高尚,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作为一名院长,她锐意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励精图治,克己奉公,勇当医院改革创新的急先锋,把智慧奉献给了钟爱的事业,成为玉树地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最多的医生之一。韩慧瑛同志为人豁达,识大体,顾大局,勇于进取,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对待职工和患者平易近人,团结互助,用毕生心血为玉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用她短暂的一生书写了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韩慧瑛同志视患者如亲人,竭尽全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她经常说:“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服务患者、一切方便患者,是我们医疗工作者的责任。”多少个深夜、多少个休息日,患者的需求就是命令,她毫无怨言地投入到工作当中,用自己过硬的医疗技术,一次次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多少次当患者家庭因经济困难提出放弃治疗时,她主动用自己微薄的薪金为患者支付医疗费用,用无私的奉献和爱为患者提供最大的帮助。韩慧瑛同志在工作之余,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先后撰写了《小儿急性高原性肺水肿123例临床分析》、《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脏损害30例临床分析》等多篇论文,并组织带领全院职工积极开展了玉树州儿童健康普查等工作,对高原性儿科疑难重症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了玉树地区儿童健康网络,填补了高海拔地区儿童健康数据的空白,为高原性儿科疾病的诊治和抢救提供依据,确保了高原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崇高的敬业进取精神使她成为玉树地区儿科学科的带头人,成为玉树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 2001年,走上领导岗位的她依然重事业、轻名利,从不以职位显示自己,依然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地履

行医疗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为医院及全州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竭尽全力。在任期内,她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青年骨干力量,狠抓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促进全院医疗质量显著提高,着力打造人民满意医院。在她的带领和严格管理下,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服务态度显著提高。2005年1月3日,玉树州境内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伤亡人数达57人,韩慧瑛沉着应对,组织领导全院职工,全力以赴开展抢救工作,圆满完成了伤员的救治、转运工作,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赞许和认可。面对医院简陋的基础设施、医疗设备、患者诊疗、住院环境狭小等问题,她多方奔走争取项目,为了能够及时地完成项目的审批手续,多次连夜赶往省会,顾不上休息,就在各部门之间往返奔波,在她的努力下,门诊部扩建了,住院、医技、急救综合楼建起来了,高压氧舱建起来了,干部病房建起来了,全州第一台DR开始运行了……。

就在记者离开玉树返回西宁的那一刻,我的耳畔再次想起了玉树州医院员工们挥泪讲述的故事:自从韩慧瑛静静地去了天国以后,我们医院的很多人都不忍心将她的手机号码删除。“到底还留不留韩院长的电话号码呀?”姐妹们伤感地说,等过了五七或者百天再说吧?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个电话里将永远不会听到韩大姐那个和蔼可亲的声音了。可是三年过去了,她们依旧保留着韩院长的手机号码。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愫呢?

“韩慧瑛的病原本不是要命的病,就是自个给耽误的!”这是北京一位专家的哀叹。而与她朝夕相处的玉树州医院的员工们何曾不知道这些呢?

她爱玉树,爱得那样深沉执着;她爱玉树人民,爱得却那样情真意切。即便是搭上一条命,她也无怨无悔,这就是韩慧瑛。

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韩慧瑛参加工作后,因为好学上进,作风扎实,深得当时一位从北京下放到玉树州医院的儿科专家徐银梅的厚爱。她看好韩慧瑛是儿科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对韩慧瑛关爱有加,在频繁的业务交流中,两人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1982年,韩慧瑛被委派到上海进修。两年后,韩慧瑛进修结业。正当她准备返回玉树之时,已经调回北京的徐银梅突然打来电话说,她已经在北京和上海为韩慧瑛联系好了工作单位,任韩慧瑛选择。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选择!如果当时韩慧瑛接受这种选择,对于个人命运来说,也许就是个转折点,但是,韩慧瑛婉言谢绝了老专家徐银梅的一番美意,并诚恳地告诉她:“徐老师,我真的离不开父母,也离不开玉树。”之后的几年中,徐银梅一直还在念叨,如果韩慧瑛想到内地寻找一个更好的业务发展平台,她一定会鼎力相助的。2010年春节,徐银梅邀请韩慧瑛一家到她的上海别墅过年时,再次提出了愿意帮助韩慧瑛到北京或上海工作的建议。可韩慧瑛心怀感激地说:“感谢徐老师的良苦用心,我是高山顶上的一朵雪莲花。只有生活和工作在生我养我的故乡,我的生命才有别样的精彩!”

多么朴实的话语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就是韩慧瑛做人的本分。其实,作为玉树州医院儿科的顶级专家,韩慧瑛在自己人生路上,正是因为舍不得玉树和玉树人民,她多少次婉拒了省内外很多医院的诚意邀请,放弃了太多、太多的机会。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的本色,她把个人的命运和当地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到一起,她不愧为玉树人民的优秀女儿。

爱是不能忘记的。尽管韩慧瑛同志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医务工作的热爱、对玉树人民的深情厚谊,我们无法用一些记忆的碎片去描绘还原,但是韩慧瑛同志用年轻的生命,为玉树抗震救灾谱写的一曲悲壮的时代新曲,将会永远载入史册!

韩慧瑛,你在哪里?

坐在航行的机舱里,我仿佛听到了群山在呼唤,江河在呼唤……(作者:唐钰)

上一条:记玉树县八一医院院长才仁松保

下一条:“母亲邮包”公益活动捐款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