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河南省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许光事迹

发布时间: 2013-09-13 浏览次数:【关闭页面】

许光,男,中共党员,信阳市新县人,是一代名将许世友的长子,2013年病逝,享年84岁。曾任北海舰队舰艇长,新县人武部副部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河南省第六届人大代表。

他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主人公潘冬子的原型之一。他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在各个时期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守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和崇高信念,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人生赞歌。

他甘于奉献。作为名将之后,又是新中国首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正当他事业蒸蒸日上之际,遵照父亲回乡照顾奶奶的重托,毅然由海军作战部队领导干部改任新县人武部普通参谋,让父亲集中精力为国尽忠。奶奶去世后,父亲想将他调回海军,但他选择了留下;上世纪70年代末,武汉军区有意调他到机关任职,他又选择了留下;1982年,河南省军区准备提拔他到信阳军分区任职,他再次选择了留下。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不足10万人的新县就为革命献出5.5万优秀儿女的生命。他被这片红色土地感动着,以宽广无私的胸怀一次次选择留下,继续革命先烈未竟的事业!

他勇于担当。选择留下就是誓愿为老区奉献与付出,在县人武部任参谋时,县里在千斤乡崎岖陡峭的黄帽冠山顶上修建159微波站,建设条件极其恶劣,他主动请缨,与民兵一起肩挑背扛,奋战300多个昼夜,终于改变了新县无微波通讯的历史。任县人大副主任期间的1987年,新县遭遇特大暴雨,他放心不下群众安危,连夜赶赴乡镇组织抗洪抢险,不顾山区道路损毁严重,毅然前往,途中因车祸身受重伤,头部被缝36针,昏迷9天9夜,醒来后,他关注的还是灾情。28年间,他在家乡平凡的岗位上总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他情怀为民。他是将军的后代,更是老区人民的儿子。在他看来,群众的事再小也比家里的事重要,他下乡支农,虽然离家很近,但经常一个多月不回家。他没有利用父亲的影响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一丁点好处,两个儿子入伍从未找关系提干,全部复员回乡,目前都是普通干部、职员。但为了家乡基础设施建设,他东奔西走,多方争取解决钢筋、水泥等紧缺物资。他收入不高,生前一直抽着廉价的“散花”烟,住着拥挤的小房子。他先后捐款捐物10多万元,资助130多名困难群众。病重治疗期间,他还不忘对来探望的县领导说:“地方财政困难,用钱的地方很多,我的病情我知道,不要用进口药、不做过度治疗。”

上一条:河南省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姬建有事迹

下一条:河南省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杜树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