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奎烈,男,中共党员,曾任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能源供应公司经理、党委书记,2012年3月9日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8岁。
杨奎烈以焦裕禄为人生楷模,工作勤勉敬业,为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企业,带领员工忘我拼搏,多次病倒在工作岗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焦裕禄精神。
在企业改革最艰难的时期,公司曾连续19个半月发不出工资,杨奎烈定居日本和澳大利亚的3个兄弟多次劝他到国外发展,但他不为所动,始终同企业不弃不离,兢兢业业,坚守着自己的赤子之心。
进入新世纪,中信重工开始“二次创业”。公司实施的“新重机”工程,将使企业形成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配置。杨奎烈说:“赶上了企业大发展的好时候,我浑身是劲!”作为能源工程建设的领军人物,凡是“危、重、险、急”的施工现场,都少不了杨奎烈的身影。铺设比胳膊还粗的电缆,需要20多人人拉肩扛步调一致地在地沟中上上下下。每次,杨奎烈都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电缆一次次磨破了他的肩膀。一旦发现电缆方向稍微走偏,他立刻要求重来。他对大伙儿说:“电缆埋在地下,可不能有丝毫马虎,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不能留遗憾!”就这样,顶着严寒、冒着酷暑,杨奎烈和工人们硬是为企业铺设出了一条14公里长的“电力动脉”。到“新重机”工程竣工时,杨奎烈带领能源公司团队铺设高压电缆14公里,安装设备119台(套),建成省内容量最大的110千伏等级变电站,使企业供电能力提高2.3倍。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杨奎烈由于长年劳累,曾经多次病倒在工作现场。2011年5月27日,他再次昏倒在岗位上,才不得不住进医院,经检查已是肝癌晚期。听说杨奎烈住院,公司很多干部职工都要看他。杨奎烈说:“转告大家,要研究工作的可以来,而一见我就掉眼泪的趁早别来,我老杨没问题!”他乐观面对,一次次背着家人,瞒着医生,跑到生产现场,看望职工,研究工作。从2012年除夕到大年初十,也就是他去世前的最后一段时光里,他先后6次偷偷溜出医院,乘出租车赶到公司制氧机安装现场,指导设备安装,看望奋战在一线的职工。他说:“人活着不工作有什么意义?让我整天躺在病床上等死,那比死还难受!”他曾用拳头抵着肝部,在同事的搀扶下,一步一挪地走进会议室参加能源公司的生产会,直到安排完煤气切换工作才离开。处于肝昏迷状态的他,醒过来念叨的仍是工作。弥留之际,他对前来看望的公司领导说:“我没有任何个人的遗憾,就是不能跟大家一起干了。”
杨奎烈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李长春、刘云山、李源潮等领导分别做出批示,要大力宣传国有企业的优秀带头人杨奎烈同志的事迹。被全国总工会追授“五一”劳动奖章,洛阳市委、市政府追授他为“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